1月5日,據行情走勢圖顯示,今天,布倫特原油“高開高走”,小幅上漲,截至目前為止(16時36分),它已漲至51.02美元/桶,但是,上漲力度有限。然而,在昨天,布倫特原油的跌幅卻超過了2%,使得布倫特原油再次逼近50美元/桶,這到底是因為什么?
昨天,布倫特原油下跌,小編認為,主要是因為OPEC+內部各成員國對未來是否增產原油,或者維持現狀的決策產生了分歧。
這個因素使得布倫特原油的價格在昨天形成了“先揚后抑”的走勢,即布倫特原油的價格“先漲后跌”。
OPEC是一個調節原油價格的組織,它主要通過左右石油出口國的“供給”來平衡國際油價。
從目前全球的新冠疫情形勢來看,OPEC+不主張在2月份“增產”是市場的主流意愿,而昨天,布倫特原油的價格先上漲,就是這種思維在作用。
可是,誰曾想到,在OPEC會議討論中,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提出了不同的意見,它們認為,在2月份要增加原油的“供給”量,這一下使得布倫特原油的價格由漲轉跌,向50美元/桶挺進。
另外,從技術角度講,布倫特原油也有下調的市場風險。近期,布倫特原油圍繞在51.5—50.5之間窄幅橫盤整理,并沒有進一步上漲動力。
其次,MACD指標的綠色動能柱在逐漸地變長,這預示著布倫特原油的多頭動能不足,空頭進一步介入,這些市場情況變化使得布倫特原油的價難以進一步上漲。
除此之外,還有一個因素也是布倫特原油價格下跌的一個原因,那就是中國和歐元區12月份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“差勁”,這標志著它們制造業的擴張放緩,對于原油的需求也會減少,從而迫使布倫特原油的價格下跌。
數據顯示,中國12月財新制造業PMI為53,預期值為54.8,前值為54.9。
從數據上看,12月份,中國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不僅“低于”市場預期,與前值相比,也是在下滑,這說明中國的制造業在12月份的擴張有所放緩。
另外,歐元區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也不及市場預期。數據顯示,歐元區12月制造業PMI終值為55.2,預期值為55.5,前值為55.5。
因此,昨天,布倫特原油的跌幅超過2%,再次逼近50美元/桶,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,并非OPEC+內部存在分歧這一個原因。對此,你們是怎么看的,是否與小編觀點一致?